2月28日,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維護國家安全和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等多個關鍵領域所采取的積極舉措及取得的顯著成果,深刻闡述了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的全局性、戰略性意義,明確部署了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的主攻方向、重點任務、根本保證,為我們在新征程上繼續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的重要遵循,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傮w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為我們推動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后的第一需求,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當前,安全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分量越來越重、越來越多樣化多層次,從生命財產安全上升到安業、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內涵外延不斷拓展,標準要求更新更高。只有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安全問題,才能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必須提高運用系統思維來觀察安全形勢、分析安全問題、謀劃安全對策的水平;必須牢固樹立發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的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上下齊發力,通過抓好一地一域一業的安全為國家整體安全創造條件,通過及時有效解決一個個安全問題為國家長治久安筑牢根基。
平安中國建設的偉大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深刻指出,“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事關事業興旺發達、事關人民美好生活、事關國家長治久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著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成功續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推動平安中國建設邁上新臺階。
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在紛繁復雜的國際亂象和快速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中,有力維護了國家政治安全;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矛盾化解在基層、風險消除在萌芽。我國社會建設全面加強,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發展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刑事犯罪率最低、命案發案率最低、槍爆犯罪案件最少的國家之一,成為國際公認的最安全的國家之一,人民群眾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上升至2021年的98.62%,2023年全國群眾安全指數達98.2%,連續4年保持在98%以上的高水平,“中國之治”成色更足、優勢更加彰顯,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奠定了更加堅實牢固的政治基礎、社會基礎、群眾基礎。
平安中國建設的國安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適應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平安中國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安全威脅上升。在網絡化、智能化時代背景下,各種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疊加交織,我們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任務更加艱巨繁重。
國家安全機關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聚焦重大突出風險,堅定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加快構建國家安全機關工作新格局,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在隱蔽戰線上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作出貢獻,為平安中國建設貢獻國安力量。國家安全機關堅定落實“平安中國建設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的重要要求,開通12339舉報受理電話和互聯網舉報受理平臺,開通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舉報受理渠道,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筑牢維護國家安全鋼鐵長城,人民群眾維護國家安全的參與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新征程上,國家安全機關將全面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依法履職、主動作為,堅持全體系構建、全領域防控、全方位統籌、全手段運用、全社會動員,在隱蔽戰線上為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作出新的貢獻。